河北省南皮县关于探索贫困残疾人救助机制的信息
新华社石家庄6月22日电(记者孙洁、高波、赵红宇)“康复不需要离家,就业不需要离家,政策覆盖底层,防止返贫”,这是河北省南皮县在救助残疾人机制方面的探索。 南皮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也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定的援助县。在促进扶贫工作中,南皮做了足够多的“刺绣”,以防止任何残疾人在脱贫的道路上落后。
“改造残疾人,解放全家劳动力”
“全家劳动力终于解放了!”住在南皮县张晓关村的李潇晨告诉记者,2014年,孩子出生时就患有脑出血引起的痉挛性偏瘫,此后一直无法站立。在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两年的康复治疗后,他现在能够独立行走,并开始接受学前教育。
“照顾一个人,拖垮一群人,造成贫困”是残疾家庭的真实写照。解决这些家庭和群体的扶贫问题是最难打击的“难题”。 南皮县25,000名残疾人中,70%有康复需求。 “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或接近正常人生活是残疾人的首要要求 南皮县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陈先说:“残疾人的康复可以解放整个家庭的劳动力,这也是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走向舒适生活的基本条件。” "
“身体完全失控,手抓不住东西,腿不能走路 南皮县吉久村60岁的纪洪如回忆起自己的病情时哭了 纪鸿儒在2015年突发脑梗塞。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他开始每天在村医生王俊的帮助下在自己的院子里进行康复治疗。
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南皮县探索了“康复成家”的模式。该县312个村庄中的每个村庄都选择了一名康复工作者来指导该村残疾人的康复培训。县康复中心定期组织培训,专家每月来村里指导他们。 目前,南皮县已经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
现在齐鸿儒走路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能骑着电动车出去下棋 季洪如说,这是由于南皮县的“重返家庭”工作模式。纪王俊每周来指导他两三次,还自制了一些电器。他在树上系了一条皮带来练习牵引。他利用上下斜坡移动膝盖和脚踝,并且可以在不离开房子的情况下接受康复训练。
村庄和村庄设立了联系和找工作的服务点,但不能离开村庄
“过现在的生活完全取决于党的好政策。 南皮县张家口村焊接五金配件的常保健说 常保健生来就有左小腿残疾,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失业。村里的全职残疾人侯世中利用相关政策为他安装假肢,并介绍他参加免费职业培训。 现在常保健已经开始创业,2016年的净收入将超过1万元。
就业是残疾人的一大需求,南皮县75%以上的残疾人有就业需求。 南皮县负责人徐志连表示,该县加强了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推动扶贫工作从扶贫帮困向扶智扶能转变,全力推动残疾人脱贫致富。
过去,残疾人就业主要安排在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福利企业工作。 然而,南皮县主要从事五金行业,这要求残疾人身体条件高,限制了残疾人就业。 张陈先说,南皮县为残疾人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它在全省发起了“残疾人就业谈判日”。残疾人联合会每月20日举行一次就业谈判会议。目前,500多名残疾人找到了令人满意的工作。
南皮县还在每个村庄设立了就业服务点,负责收集残疾人的求职信息,并及时向残疾人发布求职信息,使残疾人能够在不离开村庄的情况下做出求职选择。 据统计,南皮县至少有600名残疾人通过村级就业服务平台找到了工作。
政策“捆绑”在底层市场捕捉“造血”,防止贫困回归
截至2016年底,南皮县仍有400多名贫困残疾人没有脱贫。 由于身心障碍、工作能力有限和教育水平低,农村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群体。
南皮县委书记赵亮表示,为了不让残疾人落后,南皮一方面“捆绑”扶贫惠民政策,为残疾人“垫底”。另一方面,应该对政策进行分类,利用市场方法培养“造血”功能,以确保脱离贫困的残疾人不会重新陷入贫困。
南皮加快了扶贫和农业相关资金的整合。今年,全县整合了10个部门的1.2亿元涉农资金,重点放在扶贫产业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作用。
贫困人口因疾病和意外残疾而重返贫困的比率很高。虽然目前的医疗保险政策可以解决大部分住院费用,但自掏腰包仍然是一座难以承受的“大山” 南皮县与中国人寿联合投资1300万元,可报销贫困人口住院费用的60%,并按住院天数给予每日100元补助。因事故致残的,除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外,保险赔偿金最高可达每年2万元。
自2012年以来,南皮县1500多名贫困残疾人稳步脱贫。
友情链接: